首页 > 武侠小说 > 梦还楚留香 >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六十四)

学而远行之----明代传说(六十四)(2/2)

目录

日前,江西省泰和县考古人员发现一块566年前明朝的古碑刻。古碑为青石质,高1.5米,宽0.6米,碑文由明朝翰林侍讲学士奉训大夫兼修国史曾鹤龄撰,翰林侍讲学士奉直大夫同知制诰陈循书,奉政大夫吏部郎中兼侍书陈南云篆刻。

泰和县博物馆馆长肖用桁介绍说,这块古碑刻留下了泰和县明朝两名状元陈循、曾鹤龄的文章及书法真迹,非常珍贵。碑文《报育祠碑铭》记载了时为明朝南阳县令的李桓圭,为报答其养父母王效先夫妇的养育、教育之恩,在李氏宗祠旁建一座报育祠供奉养父母,特立此碑要李氏后人铭记世恩,永承孝道。

李下村村民李蔚起说,村民最近在修缮报育祠时,在报育祠的废墟里发现这块石碑。

在封建社会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过程中,泰和县共有3名状元。陈循是泰和县澄江镇城东人,明永乐十三年状元及第,成为泰和县历史上第一个状元。仅隔六年后,澄江镇西门村的曾鹤龄再次殿试夺魁状元及第。

滨河大道工地发现家族墓地

时间追溯到今年春节期间。滨河大道施工正在紧张进行中。在施工现场,突然发现一方上下扣合的墓志。当地群众立即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市文物管理部门。

经过前期紧张有序的准备工作,考古队员发现这是一个家族墓地,并根据挖出的这块墓志和李氏族谱而认定这里是明代指挥使李刚的家族墓地。3月6日,由宋彦泉带队的市考古队进入工地,正式开始抢救性发掘。

这一家族墓地位于小皇山南麓的临沂经济开发区芝麻墩街道办事处指挥庄村西北侧,西临沂河,与金、银雀山隔河相望。发现的墓志为李瀚的墓志铭,约千余字,记载了李瀚的生平功绩,志盖篆刻“明故昭勇将军沂州卫指挥使李公之墓”。结合《临沂县志》与《李氏族谱》可知,李瀚是李刚之后,而李刚在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升为沂州卫指挥使(正三品)、封昭勇将军,其后代有震、瀚等七世世袭其职。出土的李瀚墓志铭,由临沂又一历史名人,明太子太保(正一品)、都察院左都御史王璟(与李瀚是亲家)撰写。《李氏族谱》在清代根据所存残碑,标记出明代刚、震、瀚3位指挥使、儒官李进和其他两位清代先祖葬于此的位置,并记载指挥使等20余位先祖葬于该祖茔。根据族谱记载,小皇山上南坡另外还有3座指挥使墓。

考古人员初步分析,墓地应该是一处规格较高的明清家族墓地。果然,经过连续几天的紧张工作,考古人员先后发掘清理出明代墓葬5座,清代墓葬1座,出土各类文物50余件,另有数座古墓在施工中遭到破坏。考古发掘情况与族谱记载相吻合。

这5座明代墓葬都是小型墓,竖穴土坑,都是夫妻合葬墓,一般长2.80—3.20米、宽2.00—2.35米、深度在2.20— 3.40米之间。大多墓室底部有以木板包边的生土棺床。墓葬填土则是黄色粘土夹灰白色膏泥状粘土块,并掺杂较多的石子等。墓内夫妻双木棺并列,有的已朽成灰,有的保存尚好。棺盖顶放置铜镜,以照妖辟邪,棺底放置砚台与铜钱,以保佑子孙升官发财。墓主人均头向北山,脚登沂河。骨骼保存尚好,葬式为仰身直肢葬,东侧为男性,西为女性,下葬早晚明显。随葬品较为丰富,有金器、银器、瓷器、陶器、石器以及铜钱等,主要器型有耳坠、耳勺、罐、灯盏、砚、墓志等。经过考古人员的清点,墓葬出土有金耳坠、金戒指、金耳勺、铜镜、陶砚、石砚、黑瓷罐、瓷灯盏等30余件以及“开元通宝”、“大定通宝”、“洪武通宝”、“乾隆通宝”等钱币40余枚。清代墓一座,形制同明代墓,出土物品却少了很多,只有瓷罐、铜钱。

这些发现令考古人员兴奋不已:这一考古发现对研究明代官制、临沂历史、当地葬制葬俗文化、家族发展史等将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发现汉代墓葬再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与此同时,考古人员还发现了9座汉代墓葬,加上上述发现的明清墓,此次共发现并清理出15座墓葬。这批墓葬均属小型墓,形制以竖穴土坑为主,另外有少量的瓮棺葬墓,其上部均遭不同程度的破坏。

目录
新书推荐: 从娘胎开始入道 长生武道:从九龙夺嫡开始吃瓜 从旁门小修到元神道君 开局无敌长生,大帝都想拜我为师 西王母赐我长生,复兴瑶池吃不消 与女师尊贴贴贴贴贴贴贴贴贴贴 武印乾坤 成为女帝炉鼎,我踏上了无敌路 收养幼小女帝,我当面被男主杀害 凡人长生,我选择仙武同修
返回顶部